踏访100位民间中医(162)开封何传义:家传有绝活,救治面瘫、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

来自:大公鸡报晓 发布时间:2025-11-14
摘要:


传统文化

大公鸡报晓
中医药文化传播志愿者
《踏访100位民间中医》
公益采访行动仍在进行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

及时收到精彩采访

传统文化

踏访100位民间中医(162)河南何传义:面瘫诊疗六代传,棱针绝技四高消


采访时间:2025年9月3日;采访坐标:河南郑州

关键词:家传针法诊疗面瘫、面瘫后遗症;防脑梗、心梗;调理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高尿酸;抗早衰……


2025年9月23日,发布于太原
——编者按——
大公鸡报晓《踏访100位民间中医》公益采访行动,已经历时5年半时间,总行程已超越17万公里,至今仍在继续。
在采访、调查和发布中,从来没有收取过任何一位民间中医的任何一分钱,也从来没有收取过任何一位患者的任何一分钱。
大公鸡的采访目的很单纯,只是为了中华文化的瑰宝不至于像亚特兰蒂斯一样沉入大海,只是为了让中医药文化重新回归大众视野,让社会公众意识到我们还有中医,而且很了不起。
今天这篇,是《踏访100位民间中医》整个公益采访行动计划中的第162位,主人公是来自河南省草根逆袭中的典范,现就任三甲医院的何传义老师。
前面161篇民间中医的采访报道和各位民间中医老师的联系方法,请点开下面二维码查看。
传统文化
——中医药文化传播志愿者 杨东



1


“这就是传说中的高人!”

“十里八乡的人,都说他很厉害”。

每一个向大公鸡介绍民间中医的“向导”,说起他来,都翘着大拇指。尤其脸上那种藏着珍宝的表情:“大公鸡你采访了那么多厉害的民间中医,今天我也给你介绍一个厉害的,他叫何传义,治病那叫一个绝!

其实,大公鸡和何传义老师是老相识了,我们早在多年前就加了好友。

但真正见到何传义老师,还是在河南新郑的老中医尚飞老师的春和堂。

那天,大公鸡和何传义老师相见恨晚,只因性格相近、脾气相投,大家都是坦坦荡荡,做事特别认真的实诚人。

有趣的是,此前已经有多位朋友和“线人”向我推荐过何传义老师。

其中包括:河南卫视的记者伦帅省老师,尉氏电视台的记者张长江老师,还有其他几个朋友。

他们都说要给大公鸡推荐一个厉害的民间中医高手!

只是大公鸡没想到,他们推荐的其实都是一个人——何传义老师。


传统文化


因为何传义老师比较传奇,在民间属于一个传说般的存在,所以当大公鸡和何传义老师见面聊起时,得知其常年在北京和上海以及郑州等地来回穿梭,去各大医院“坐班”接诊时,就想给他出一个“难题。”

因为大公鸡在北京有一位非常好的朋友,在某部委工作、一直默默支持着大公鸡《踏访100位民间中医》行动、同时也做了很多有益于中医发展实事的铁粉刘先生多年来一直在为他的高血压问题四处求医,然治疗结果总是不理想,又因常年辛苦工作,过度疲惫而累垮了身体,无奈住进了医院。

对于没有能帮到刘先生,大公鸡心里一直有着遗憾。

在他住院期间对他的电话慰问中,我们就高血压的中西医观点问题,争论了很久。因此,大公鸡心里就一直挂念着刘先生的身体,寻思着要找到一位高手,解决他的问题。

此刻见到多人推荐的何传义老师,就忽然产生了一个念头,于是就把刘先生的情况简单告诉了何传义老师,看他有没有办法,能不能搞定。

结果,在我引线下,何传义老师和我那位朋友联系上了,并且,三下两下的,真的帮刘先生的问题迅速的调理改善了。

刘先生在向我打电话感叹民间中医“有本事”的同时,也不遗余力的把何传义老师推荐给了北京多位领导,并介绍何老师去了北京某三甲医院坐诊。


传统文化


而更富戏剧性的是,迄今为止,何传义老师还没有编入大公鸡报晓的《踏访100位民间中医》之列,只因我们虽然制定了好几次采访计划,但因何老师行踪不定,所以采访一直未能成行。

2025年9月3日上午,当大公鸡得知何传义老师到了郑州时,就迫不及待的从洛阳出发了(当时我们正在洛阳采访郭建宗老师),我和小伙伴们说:“这次冒雨也要赶去。”而且我也想见证一下何老师被一家省级三甲医院破格聘请后的工作状况。

据说这座医院的考核机制很严苛,招聘的全是博士生,而且还要经过各种考核,流程很繁琐,但何老师却以特有专长(非遗技术、流派)被破格录用,而且一切流程从简,直接走马上任。

所以,说他是草根逆袭,也一点不夸张!

何老师调侃说:“咱是草鞋换皮鞋了,但我还是不能忘记更多的草根民间郎中,还在苦苦挣扎,这还得您大公鸡老师努力啊!”


传统文化


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民间中医有多难?

一证难求!很多民间中医的心愿就是能有一个行医证,在阳光下堂堂正正地救死扶伤。可这都是一种奢望,多少人望眼欲穿,盼了一年又一年,到头来还是一场空,又如何敢奢求更多呢?

但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现实虽不乐观,可总有一些人能突破桎梏,华丽逆袭,就像阴霾里透出的一道阳光!

何传义,就是那道让人看到希冀的阳光!

2

何传义是中医针灸非遗传承人,本科学历,1974年出生于河南开封古称“归德府”的一个中医世家,父亲是当地的赤脚医生。

受家庭影响,他8岁开始跟着父亲学中医,并在高中毕业后,顺利考入了河南中医药大学针灸系。

可让人意外的是,2000年大学毕业后,他并没有选择留在城市,而是扎根去了小王屯村卫生室,在这里一待就是15年。

科班出身的他,

却甘愿沉浸乡村15载,

正所谓“人民中医走近人民群众!”

从二十岁的鲜衣怒马,到上有老下有小的不惑之年,人生能有多少个15年,经得起这样蹉跎?

或许在很多人眼里,他的一生也就这样了。毕竟人至中年,还蜗居在一个小村庄当乡村医生,还能有什么大作为呢?毕竟酒香也怕巷子深!

可命运不会亏待一个不分昼夜默默努力的人!


传统文化


他是何氏面瘫外治疗法第六代传承人。

在基层的这些年,他一方面整理出了祖传面瘫外贴与三棱针放血疗法的秘传瑰宝,并在《国医经验录》上发表,另一方面,他在不断实践中积累创新,把祖传的三棱针放血疗法发扬升华,并灵活运用于高血压、高血糖等四高的攻克上,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

实实在在的医术,真真切切的疗效,尽管人在乡野,还是让何老师的名声不胫而走,可谓是“身随猿鸟在深山,早有诗名到世间”。

随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奔走相告,他的技术也赢得了有关方面的认可,市里、省里,乃至国家层面,都纷纷向他伸出了橄榄枝。


传统文化


何老师却谦虚的说:“我是通过大公鸡报晓平台,才有了这样难得的转机,粉丝是信任你大公鸡,才愿意信任我。

但如果没有过硬的医术做支撑,即便粉丝愿意给机会,有人也抓不住。所有的机缘,不过是天道酬勤,而大公鸡不过是有幸成了其中的一个纽带罢了!

如今的何老师,可谓是一个行走中的“菩萨”、“医者圣君”——

他时常奔走在北京、上海、郑州、开封等地的大医院,他说自己要效仿先贤,在行走中促进交流。

比咱强的,咱向别人多学习;不如咱的,咱帮帮别人。同时,有人需要学点技术的,咱也教教他们!

何老师非常真诚地讲述着自己的初衷:“我一直在行走当中,咱的目的就是,个,多调理一些人;第二个,多教一些学生!


传统文化


何老师的话朴实无华,多调理一些病人,是患者的福音,多教一些学生,是无数热爱中医人的福音,更是百姓的福音。

这是一场弘扬中医文化好的践行!


3

大公鸡到的时候,何老师正在看诊,患者是一个年轻少女,患有面瘫和口腔囊肿,全程由家人陪同咨询。

何老师全程都非常耐心地给对方进行讲解,给出了佳调理方案,还指导患者做了一些有利于康复的咬颌动作,并细心地把全套方法都发给了对方。

此外,何老师也应患者家属的要求,推荐了口腔囊肿方面的诊疗专家,为他们进一步了解和咨询,特供大的便利和帮助。

愿意花时间,愿意花耐心,还愿意急患者所急,应该是患者大的幸运,也难怪患者家属会离开后,又再次折返回来表示感谢!

直到看诊结束,何老师才连忙起身,与大公鸡正式打招呼!


传统文化


这是一次我们都期待已久的会面。几次在上海、开封都擦肩而过,没能见上,这一次,大公鸡为何老师专程而来。

这一刻,何老师脸上终于露出了按耐不住的欣喜,除去作为医生的职责,他也是一个会为朋友的远道而来,高兴不已的普通人!

之所以会选在诊疗室采访,一个是何老师和大公鸡都特别忙,有时间的局限性,另一个就是大公鸡也想看看何老师诊疗时的状态,这可比任何人说一千道一万更有信服力。

采访是断断续续进行的。

只因何老师一切以患者为先,始终坚守着自己为医的职责!


传统文化


之后,何老师又接诊了一个患面神经痉挛的中年男士。

他几乎不假思索地说自己患病一年,可何老师却摇摇头,非常肯定地说不是1年。患者又认真想了想才说是3年,只是今年(眼睑)跳得特别严重,有时候跳得都睡不着。

何老师认真询问了患者过往的就医情况,并纠正了他只当小毛病的错误认识:“这个不是小病,小病自己会好,比如感冒发烧,不用治,自己就好了;当然这也不是大病,不像脑梗、心梗、脑出血、癌症等,会要命;这是一个不大不小的病,不大要不了命,不小自己也好不了。”

“跳得厉害,是两个原因:休息不好,或者见陌生人紧张。”何老师给出的建议是,“开心,不熬夜,就会跳的少一点。”

患者追问:“想根治呢?”

何老师很严谨地说:“说根治任何疾病都不科学,啥病能除根?感冒?胃疼?都除不了根,更别说涉及神经类的了。只能说,不跳了就是治愈,叫临床治愈。”

跟如今我们去医院,问不清楚成因,也问不到结果的情况不同,何老师跟患者讲的就很详细:“这个病叫面部神经痉挛,是神经、血管受压迫变形了。有些人(的神经、血管)是天生离得近,还有就是熬夜,喝酒、生气,或者随着年龄增长,到了一定年龄后,它就离得近了,所以出现了面神经痉挛。”

为了让患者更好的理解其中的原理,何老师又补充道:“或者你可以理解成电线,两根电线靠绝缘皮绝缘,但两个电线并一块打火,就短路了,需要在里边放个垫片分开,就正常了。想不跳,一个是脉冲,一个是甲减,当然面瘫后也不跳了。”


传统文化


对于这个疾病,何老师有非常快捷有效的方法:“我在你耳朵后面扎一针,也能不跳,而这个病的病根不在眼睛这,就在这个翳风穴。”

只是现在的何老师却不敢轻易出手了。

他解释说:“扎完之后,(眼睑)不跳了,但脸会歪,有人歪一天,有人歪半天,有人得歪三个月,之后会自己恢复正常。可是这个恢复期会非常难熬,患者会觉得很漫长,很不踏实,就会一次又一次地打电话,刚安抚完,一会又打来了,有的一天能打十六七个,我连会都没法开了。现在就不扎了。”

“实在不想跳了怎么办?”患者不甘心地继续追问道。

“去做手术,但做完后也会脸歪,有人一个月,有人半年,但歪了以后不好的,100个里边也就三个。总之,不熬夜,开心重要!”何老师实事求是地说。


传统文化


“那跟患者解释清楚,签书面协议呢?”

大公鸡抱着一丝侥幸的建议道。

何老师无奈地摇摇头:“不管用的,解释清楚了,字也签了,当时说的能接受,事后就天天给你打电话。”

采访到这里,大公鸡心里也感觉很无奈——很多患者就是这样,能接受好转,却无法接受中医治疗的“瞑眩反应”(就是治疗过程中的症状加重现象),导致很多中医老师有口难辩,不是不想帮,而是不敢帮,无奈只能放弃一些疾病的调理手法,也间接导致一些绝招绝活的失传。

何老师说:“咱经常能在大街上看到,那个专门搞破坏的,谁家装修,他拿个大锤砸墙,但是后边有一个很经典的词,说‘破坏为了更美好’,他把这个墙砸了个大窟窿,然后装一个门,大家就可以从这门里走了,所以‘破坏为了更美好’,但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时,很多人就接受不了……”


传统文化


正所谓“不破不立”,可惜很多人看不懂这深层次的意义。

也许,这就是很多人遇名医而不得治的无缘吧!

唉,中医疗法的普及,真的是任重而道远。


4

采访中,让大公鸡印象深刻的,是后来一位面瘫的女患者。

患者看起来六十多七十岁的样子,看着就是那种特别勤快、利索、要强,不愿意麻烦、拖累别人的人,事实也确实如此,她连自己调理时不小心弄脏的地板,她都要忍着身体的不适亲自打扫干净,医生和护士怎么劝说都不管用。

大公鸡刚到何老师诊疗室门口时,就遇见了这位患者。她当时从左脸脸部贯穿左耳上沿扎着一根银针,外露的针尖就有2寸多,因这独特的造型,大公鸡当时就忍不住多看了两眼,在擦肩而过时,也不由避让了几分,但这位大姐却笑着说:“没事,你先进!”

看着患者脸上闪闪发光的银针,大公鸡觉得这根针已经够长了,但何老师却说:“我长的针有1.8米!”


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


大公鸡听得震惊不已,患者也吓得连连说:“别吓我,我害怕!”

何老师却笑着说:“你说这害怕,不是你说的害怕,是你身上的病害怕,你身上的病害怕我那个针。”

拔针之后,何老师又对她进行了三棱针放血疗法,不得不说又一次让大公鸡大开眼界!

何老师说:“平常用的针灸针都是250mm、175mm,还有寸针,半寸的,三寸的,都是短针。我的这个针叫蟒针,长的有1.5米,1.8米的。”

说着,他还拿出几支针给大公鸡展示:“这个就是三棱针,有三个棱,有利于出血。”


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


何老师告诉大公鸡,这些针都是一次性的,很安全,说完他戴上医用手套,拿出三棱针,并示意患者伸出舌头来看看,舌头是黑紫色的。

“舌头下这两条黑筋越粗的,越容易出现心梗脑梗。”

何老师特意指给大公鸡看,“凡是得过脑梗的人,都容易得第二次、第三次,因为年龄一直在增长,所以这种情况下,预防大于治疗,我们帮她把舌下的这些黑血、黏条等排出去,就不容易心梗、脑梗了,即便得也是轻微的。”

“此外,脑梗心梗前期,还有一个症状,就是后脖颈处都是挤在一起的肉褶子,这个褶沟越深,越容易脑梗、心梗。

看着认真解说的何老师,大公鸡不由想,他一定是位循循善诱的好老师!


传统文化


这次用三棱针放血,是为了给患者调理面瘫后遗症。

她在面瘫后,血压一直高居不下,最高的时候都达到了220mmHg,当时就让何老师非常不放心,一直让她在自己身边晃悠了两小时,就是为了发现问题随时急救,结果一点事没。

但何老师为了保险起见,只能留她住院。

何老师用三棱针,在患者的舌下金津穴和玉液穴扎了两针,然后让她坐在那不断吮吸,把藏在血管里的各种血块、还有各种絮状的、丝状的、条状的,还有一些丝丝缕缕的黏条条,都吐出来。只要一直有就一直吐,没一会,她就往面前接着的塑料袋里,吐了有小半袋,甚至有的黏条条还会粘牙,得拿手往外拽。

当时的场景实在看得人目瞪口呆,简直无法想象,那么纤细的血管里,怎么会容纳那么多丝丝缕缕的一堆又一堆的东西。

想想不由身上一阵恶寒,有这么多垃圾堵着血管,不生病才怪!


传统文化


何老师很是严肃地说:“如果等这个人得了偏瘫、脑梗之后再去调理,第一风险很大,第二,要花很多费用,然后一家老小、亲戚、朋友还都得去医院看他。我们这样做就是减少病人得病的机会,把他拦截在抢救的路上。国家的政策,治未病也排在第一位,预防大于治疗,这里(舌头)一出血,脑袋里就不容易出血了。”

大公鸡赞同地点点头,又问何老师:“她这个病是不是也跟情绪有关?”

“是的,我现在就是一边调她的疾病,一边调她的状态。身体、心理,还有她的灵,叫身心灵。为什么这样说呢?比如,有人睡不着觉,我们通过针灸、汤药,让他好了,然后有人喊他喝酒,自律的人不去,那就叫有灵魂的人,一叫就走的,那就是没有灵魂的人,他的灵跟他的身和心不在一起。还有人,坐在这看病呢?想俺家的牛让谁牵走了?我家的门关了没,身体在这里,他的心里还想着家里面的事,所以这个人就是魂不守舍。”

“包括我们打太极拳,是调内的,是由内到外的动作,但有人就光打个空动作,那就没有用。要调气息,他全身的内脏都要跟着肢体运动,那样的话,才能达到百分之百的效果。全身心地跟着动作,就像咱开车,叫人车合一。”


传统文化


在很多人心里,我们看病就是看病,只要肉体上不痛不痒了,就是好了,但真正好的中医,他不只是关注你的身体是否伤口愈合了,还会关注你的心情是否美妙,心态是否积极。

中医调理的不是一具驱壳,而是一个有血有肉,有喜有悲的人,一个健健康康的人。


5

在大公鸡的认知里,一直觉得面瘫的人群,会稍微年长一些,突然发现有二十多岁的年轻孩子也面瘫,大公鸡已经很震惊了,但何老师的话更出人预料。

小的,出生几天的都有,有的一生下来就面瘫了,这叫胎带,就是怀孕的时候,在肚里已经面瘫了。”说着,何老师还拿出手机,像大公鸡展示了一个案例。(因涉及隐私原因,这里就不放孩子的照片了)

说实话,大公鸡此刻的心情是沉重的。

本以为这是一个相对小众的疾病,但真相往往很残酷,一个刚呱呱坠地的婴儿,还没来得及给世界一个微笑,疾病就先一步剥夺了他的笑容,想想就让人感到痛心。


传统文化


那到底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何老师解释说:“受凉,或者没及时给他洗澡后盖好被子。”

总之,面瘫的人群跨度很大,小到几个月、几天的,大到上百岁的,好在何老师的专长就是调理面瘫,患者遇到他也算不幸中的万幸,在疾病的阴云笼罩下看到了希望的光芒。

何老师还向大公鸡讲述了三棱针放血疗法的理念,他说:“用西医的观念,通过验血可以发现孩子高烧,是有炎症的,也可以发现肝炎,肾炎等。通过验血,可以查出一百多种病,甚至是几百多种病,但是验过之后,肝炎、肾炎都好不了,那为什么我们不能通过调血,调100多种病,甚至几百种病呢?这就是咱的理念,发现不是重要的,最终一定是调理!”

大公鸡认同地跟着点头,发现疾病从来不是医生最终的目的,让其恢复健康才是!


传统文化


不过,怎么说呢?这种疗法还是比较独特的。

所以大公鸡就问:“是不是这种方法,很多人都接受不了?”

何老师却笑着说:“其实大部分人都能接受,只要不生病,只要能让我减轻,只要让我能睡着觉,就都能接受!”

真的是谁难受谁知道,比起对调理方法短暂的恐惧,无休止的疾病,更让人绝望。索性长痛不如短痛,只要有办法能调理,就可以尝试!这估计是绝大多数人的真实想法。

“事实上,国家非常支持用非药物疗法来治病,让老百姓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2021年两会期间,王国强局长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鼓励用非药物疗法来治病,一方面减少药物对身体的伤害,另一方面减少人民的医疗医药开支。

“也就是说,生病了不是非得去吃药、去输液,一开开半个月一个月的药,一输输一个礼拜半个月的水?那样的话都太被动了,完全没必要!用外治法,也是中医的非药物疗法,不输水,不吃药,也避免了药物伤肝伤胃、伤肾、伤钱包。”

何老师讲话风趣幽默,总能以通俗的语言,让大家听懂问题的核心。


传统文化


他还说:“针对面瘫,我们做了一种塞鼻子的小药丸,只要往鼻孔里一塞就行。但前提是刚得的,早发现早确诊早调理,不留后遗症。口罩那三年,全国各地的,他只要能找到咱,能收快递的,就把那个塞鼻子的小药丸寄给他,像广东、西安、上海等地,都有不少的患者。”

这给很多距离远的,不方便前来就诊的患者,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6

何老师的特长是治疗面瘫。

“但在基层的这些年,几乎啥病都见过,也都调理过,包括打架斗殴,头上砖头砸的窟窿,刀子在肚子上拉的口子,以及30年前查超生的时候,赖在我诊所,要求接生的。”

医者仁心,总不能放任不管,于是该缝合的缝合,该接生的接生,他就这样,一次次突破自己,把自己变得更专业,更全能。


传统文化


四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几乎成了全民的隐患,何老师就结合自家的专长,开拓创新,利用三棱针放血疗法,取得了不错的进展。

而这套疗法,也为他的迅速崛起,立下了汗马功劳,让很多人见识到了他独有的技术。

大公鸡便好奇地问他:“中医是怎么理解高血压的?”

第一,遗传,父母是高血压,子女患病的概率就很高;第二,肥胖,有的人体重严重超标;第三,肾上有结石的,有肿瘤的;还有就是吃太咸,熬夜,生气,吃完坐着不动的,都是导致高血压的原因!”何老师认真地解释道。

如今很多人有高血压,却并不清楚自己怎么就高血压了?大家都循规蹈矩地吃着降压药,而对高血压真正的危害,却是一知半解。

“长期高血压,容易脑梗、心梗、脑出血,眼睛视力容易下降,包括眼睛疼,因为眼动脉痉挛,高血压它会跳。心脏会变形,长期的高血压,就像我们汽车的轮胎,气压不够了,跑着跑着轮胎就扁了,而我们的血压总是高,心脏就会变形,它会对脑袋、心脏、肾脏,整个内脏系统进行改变。”


传统文化


“用老百姓能听懂的话说,就是汽车高温,当你发现这个汽车高温了,不管是一个豪华的车,还是一个面包车,你都会停下来,因为再跑就要换机器了,一换机器,这车就基本报废了,但是人呢,发现高血压,他照样该干啥干啥。长期的高血压,有人是不吃药的,但等他想吃药的时候也没机会了,可能突然脑出血走了;还有人是吃药的,天天吃,但药物对人体有二次伤害,因为那些药都是纯化学药,对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都有伤害。”

“举个例子,有个人来看病,说全身痛,看了很多医院都不好,针灸、艾灸、刮痧、拔罐都用完了,没有用。于是,就看他多大年龄了,有没有别的啥病,吃的什么药,到后来一查,就是他长期吃那个降压药,因为这个药可以引起全身肌肉疼,用啥都没用,那我们就给他调调药,这是简单的,还有一种呢,是不让他吃药,把他的降压药停掉。听话的,我们就给他做一个高血压的那个降压调理,就不用吃药了。”


传统文化


“都是用针灸,还是什么针法?”听着何老师细致的讲解,大公鸡不由发问。

“针法,一个是从这舌头底下排血,还有一个是在后背上。后背上,我们找到了它的反应点。你看这是我们小铜人,举个例子,就是咳嗽、肚疼、胃疼,或者是肠炎,拉肚子,再或者是妇科的痛经,都和后背有关系,这后背正中间叫督脉,然后督脉旁边是膀胱经,叫内膀胱经和外膀胱经,就是说有心枢,肝枢、脾枢、胃枢,对应的反应点。

“比如,女同志痛经的话,我们找到这个命门穴、八髎穴,在上面做个调理,要么是扎针灸,要么是贴膏药,如果啥都没有,我们就用指头点按,或者用个砭石,甚至我用支笔,找到这个痛点,就能调理。”

大家看,这就是中医!

对于一个好的中医来说,他的手就是调理很多疾病好用的工具,只要有他在,不用任何仪器,病痛都能得到极大的改善。


传统文化


时间就在与何老师的谈话中,不知不觉溜走了。

而何老师能有如今的突破,离不开他始终坚信:“国家的政策已经很好了,关键要咱们自己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高,不断地总结,提高自身的能力!”

不急不躁,不抱怨,

始终踏踏实实的

奔走在前进的路上,

这才是中医人的楷模!

机会只会留给有准备的人。我们坚信,只要我们时刻准备着,中医必然重新闪耀世界!


传统文化




首页 联系电话 邮箱